当前位置:首页 > 佛教经典 > 开启尘封的闸门

开启尘封的闸门

来源: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:2013-12-09 17:0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禁闭?谁能开启尘封的闸门?

心是人的圣殿,本应该金碧辉煌,世俗的万千杂念将它遮蔽掩埋,使它的光彩无法显现。透过每一缕阳光都能见到太阳;通过每一个念头都能抵达心灵。光的源头是太阳,念的源头是真心。遗失在源头的东西,必须逆流而上才能找到。悟,必须从心而起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

真理若是明月,指向月亮的手指是什么?看见明月,不是手指,而是自己的眼睛。手指可以没有,月却常在。同是明月一轮,不是都可以照见;同是清风拂面,有悟更有不悟。梅花有香,谁能闻见,谁又不能?

 

如果牵引木偶的线突然停止拉动,是否顿时万籁空寂?木偶仍在,以前所有的故事,岂非恍如一梦?扬眉转眼,指手画脚,当木偶看见系在身上连线的瞬间,是否就顿悟无我?

 

人生只有两种结果,悟或者误。悟只有一种,误却有无数。

心正,崎岖即为坦途;心不正,大道却为邪路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八万四千法门,殊途同归,都是教人去掉执著。去掉执著,如拔掉花园杂草,草除掉了,才见花朵执著心就如蔽日的云儿。去掉执著,即显佛性。放不下是执著,放下就是解脱. 要破除妄执,须无心于物,无意于事,一切修行,自在无为。一切放下,于相而离相,于念而无念人生而有限,世界却广阔无垠。物无尽而欲未穷,物尚在却身已灭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

禅让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之间,洞见人生真谛。所谓千峰寒色,雨滴岩花,皆能指示心要,妙悟禅机。众生虽迷,但本性不失。只要灭诸妄念,脱诸系缚,即可出凡入圣,由染转净。 

 

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,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,无穷般若心自在,语默动静体自然。

 

     

 

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,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;如心动则人妄动, 伤其身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。

 

万物皆无常,有生必有灭;不执著于生灭,心便能寂静不起念,而得到永恒的喜乐。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、不死而生出了痛苦。

 

     

 

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,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,乃至于珍惜生命。不了解生命的人,生命对他来说,是一种惩罚。

 

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,因此你用不着抛弃,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。万物皆为我所用,但非我所属。

 

花开见佛开的什么花?见的什么佛?开的是本有的智慧之花,见的是本具的自性之佛。

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 禅不是禅,只是契本心;佛不是佛,只是悟本性。

 

佛说:每一滴水都是海。人因有自我,便产生了痛苦!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产生了好、坏、顺、逆,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。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,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。

 

    

 

爱因斯坦:人是我们称之为宇宙的一个整体的一部分,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一部分。对自我、思维和感情的体验都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。这是一种意识的视觉错觉。这种错觉犹如一种牢笼,使我们局限于个人的欲望,只对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才怀有温情。我们的任务是扩大同情心,去拥抱所有生命和自然界中美好的一切,把自己从这个牢笼中解放出来。

 

   

 

人类所想所做的一切都关系到满足需要、减轻苦痛、找到寄托、得到自由(关键是心灵),然而它能否实现,只在于人们摆脱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桎梏,走出狭隘自我意识的虚妄牢笼。

物像实体是人类有限感官的错觉,客观事实是世人主观意识的交集。洞察大宇真理必得走出狭隘自我天地,科学伟大发现需要中断逻辑概念游戏。

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,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。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;向内看的人才能清醒、觉醒。--荣格

真理不在你的眼睛里,只存在于你的心智里。(悟,必须从心而起)物质,空间和时间,是人类认识的错觉。--爱因斯坦

 

0.046621s